close
還是要感謝宗大師。

他寫了這麼多著作,也留下了很棒的修行典範。

更重要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本上師與宗大師總是持續加持與教導。

師尊與宗大師不是一字一句講到底,而是重點講完,問幾個問題,然後要我自己看。

自己讀這些古書,這些語體文的內容,還好,不會困難。

頗為享受。

就像緣起讚,也只是講了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回事,接著就問答開始。

比如說,前面幾篇文章提到的,他與達瑪仁欽的對話,有些還是他與根本上師的聊天。

宗大師曾說,佛陀修的是什麼?

不是佛法。

佛法是我們在修的「道路」。

通往「宇宙真理」的道路。

(諸如密嚴國土、大幻化網等,只是個名詞)

佛陀不修禪,不修密,更不是修淨。

(他沒那些名詞)

佛陀只是明白了並且實踐了宇宙真理。

(禪定,三昧,這種形式的方法,是人間的共法,但是佛陀所主張的「禪定三昧」不一樣)

然後,把他所知的,在不同人事時地物的背景,講出適合背景的「所知」。

就像是登山,他到達山頂後,從山頂往下指點,怎麼走上山頂的路途。

他所說的法,被後人稱為佛法,並不是全部的法。

應機而說的,只是單純的應緣而講。

因為有緣所以就說了。

佛法是我們所稱的,不是他說的。

那個山頂,才是。

佛法不是。

何況,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也只是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一粟。

「我沒有說出的,有如大森林」,「所有我說過的,也不過一片葉子」。

文字越豐富,越無法形容,只有去過的才明白。

「道」,這個字容易誤解。

「真理」,這個詞也是一樣。

該怎麼說呢?

所以,佛陀說了很多,他自己很清楚,旁邊卻「摸象」。

因為他從山頂看下來,很清楚。

別人從山下往上看,矇查查。

走什麼樣的路,不是重點,而是在爬山的過程,自己的智慧有沒有越來越開顯?

自己的慈與悲,有沒有更廣大無邊?

越走這段路,自己能不能做到越來越沒有自己而只有眾生,甚至連眾生都沒有。

單純,簡單。

宗大師認為,佛陀就是明白了無實的道理,才會說緣起性空的道理。

也就是說了緣起性空,才會提到因果業報,而說了性空緣起。

(因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使得佛陀所揭櫫的「禪定三昧」,成為佛教修持法門的不共法,與其他人間宗教不同了)

凡所受的皆自作,凡所作的皆自受。

不作不受,受時不作。

總括來說就這四句。

時間不是重點,空間不是重點,一定有,一定受,才是重點。

(我們的樣子與人生,就是「受」)

(覺悟的過程略有出入,卻不是悟境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持靜者 的頭像
    持靜者

    持靜者 silentkeeper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