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多年前,剛到中部某大學兼課,因為我會玩BBS,有一次,學生誤以為我是同學,問我:

你蟲貅嗎?

有一個問:你補鮳嗎?

有一個說:這次考試真是只有Orz嘍。

還有一個說:那件事情真的是「趕羚羊」!

我哪看得懂這種網路文字啊!

那天看到一則新聞「
商周被小7下架-全家廣告遭河蟹」,原來,「河蟹」一詞有很多意義。

網路時代就是這樣,網路時代就醬。

上面兩句話,有什麼不同?一個是一般用語,一個是網路用語。

河蟹,在維基百科裡面,被認為是網路用語。

很多字眼,在網路時代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網路的用語是非常廣泛的,有的取型,有的取音,有的取義,不一而足,新語彙出現,有時是時代的意義。

以前當教授時,學生往往寫一些新時代網路用語,只要不是考試、報告,一般寫字條交給我,網路用語我不會禁止。

考試、報告,不可以。

比考試、報告更嚴肅、正式的場合與文章,更不可以。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圖片,旁邊寫著「草泥馬」,看不懂,這不是羊駝嗎?怎麼變成了草泥馬呢?有人跟我說,這是網路文化的象徵之一,網路上還有四大神獸、十大神獸、二十大神獸等。

好像「惡搞」、kuso變成了一種年輕的特色。

記得看過一篇新聞報導,提到日本的寺廟開酒吧,以吸引年輕人,找不到住持,就從退休人員去找,變成上下班制。

想一想,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以前沒有這些,也不需要。

現在都得這樣做。

想吸引學生上課專心,必須學一些他們的用語,注意他們在意的事情(比如說,七武海、漩渦鳴人),上課時,不經意地使用出來,並且多一些嚴肅以外的話題,這樣學生就喜歡上課了。

(跟他們談七龍珠,已經是過去式。城市獵人,也是老調。)

如果要用年輕人的用語來上課,有時候也不是不可以。

比如說,班上的河蟹很重要,我不是毒豺的帶班風格,每個雪蔘都可以對於補脊鴿發鰾看法,不會直接蟲貅或補鮳。

這還容易懂,從語意上下脈絡來看就可以。

還有很多直接冒出來的網路字眼,根本看不懂。

比如說,火星文!

不管從東南西北吹,或者八方吹的風並沒什麼。

另一風才厲害。

哪一風?

河蟹風。

人間就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持靜者 的頭像
    持靜者

    持靜者 silentkeeper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