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些甚麼東西。
不然,人也是佛。
就是因為不是佛,所以才有這些東西嗎?
還是因為有這些東西,所以才不是佛呢?
假如沒有了這些東西,人,還是人嗎?
如此微妙,如此有趣的關係,人與佛,也不過一毫一厘之距離。
甚至可以說,幾乎無顯著差異,卻又顯現如此天壤之別的距離。
師尊說,就是因為還沒成佛,所以一定有些甚麼東西。
一旦發現有這些東西,並且從小心看管做起,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一天,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一般,不需用意,也自然不受影響,這時候,也漸漸的接近成就了。
佛是不受這些東西所影響的。
不管身心狀態如何,健康也罷,生病也罷。
不管外境變化如何,稱譏譽毀也好,順逆貴賤也好。
有這些東西,跟沒有是一樣的。
所以說,修行也在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是個甚麼東西。
如果看清了,就能對症下藥。
總得先找到病症,徵狀、病灶是甚麼,不然永遠都差一點。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不然,人也是佛。
就是因為不是佛,所以才有這些東西嗎?
還是因為有這些東西,所以才不是佛呢?
假如沒有了這些東西,人,還是人嗎?
如此微妙,如此有趣的關係,人與佛,也不過一毫一厘之距離。
甚至可以說,幾乎無顯著差異,卻又顯現如此天壤之別的距離。
師尊說,就是因為還沒成佛,所以一定有些甚麼東西。
一旦發現有這些東西,並且從小心看管做起,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一天,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一般,不需用意,也自然不受影響,這時候,也漸漸的接近成就了。
佛是不受這些東西所影響的。
不管身心狀態如何,健康也罷,生病也罷。
不管外境變化如何,稱譏譽毀也好,順逆貴賤也好。
有這些東西,跟沒有是一樣的。
所以說,修行也在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是個甚麼東西。
如果看清了,就能對症下藥。
總得先找到病症,徵狀、病灶是甚麼,不然永遠都差一點。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