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法的目的,是為了修心。
如儀軌而修的修法,可以幫助我們調整自己的意念(有助於修心),進而達成不受貪瞋癡的牽絆。
如果我們修行是修法也修心,修心又修法,精進實修的結果,就是煩惱減少,縱然外境紛紛擾擾,自己依舊不為所動。
不是不動念,而是任何的念,都不會動搖自己,更不可能左右自己。
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貪瞋癡不可能當家做主。
照理說,合乎儀軌的修法,也是修心。因為金剛心菩薩與自己合一剎那,我已經不是凡夫的我,而是金剛心菩薩的自己。
這時候貪瞋癡絕對不可能當主人。
因為自己是金剛心。
金剛心肯定沒有受到貪瞋癡的影響,否則便不是金剛心。
就算貪瞋癡不停,如風起雲湧,也不會影響分毫。
這時候的修法,自然也是修心。
然而,我們上座修法時間有限,下座之後呢?
當然繼續無時無刻不審視自己的念頭,一直到這種審視成為習慣,毫無造作,渾然天成的習慣著這樣的審視。
如同我們沒注意此刻自己是否呼吸,卻不會停止呼吸。
一切都是自然的。
二十四小時都這樣。
不管醒著,還是睡著。
沒有巧奪天工,而是無跡可尋。
習慣到了不是習慣的時候。
這是一種沒有習慣的習慣。
不修心,心念如何能平靜?不修心,如何息心?
我們修法也是為了息心,不是嗎?
如儀軌而修的修法,可以幫助我們調整自己的意念(有助於修心),進而達成不受貪瞋癡的牽絆。
如果我們修行是修法也修心,修心又修法,精進實修的結果,就是煩惱減少,縱然外境紛紛擾擾,自己依舊不為所動。
不是不動念,而是任何的念,都不會動搖自己,更不可能左右自己。
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貪瞋癡不可能當家做主。
照理說,合乎儀軌的修法,也是修心。因為金剛心菩薩與自己合一剎那,我已經不是凡夫的我,而是金剛心菩薩的自己。
這時候貪瞋癡絕對不可能當主人。
因為自己是金剛心。
金剛心肯定沒有受到貪瞋癡的影響,否則便不是金剛心。
就算貪瞋癡不停,如風起雲湧,也不會影響分毫。
這時候的修法,自然也是修心。
然而,我們上座修法時間有限,下座之後呢?
當然繼續無時無刻不審視自己的念頭,一直到這種審視成為習慣,毫無造作,渾然天成的習慣著這樣的審視。
如同我們沒注意此刻自己是否呼吸,卻不會停止呼吸。
一切都是自然的。
二十四小時都這樣。
不管醒著,還是睡著。
沒有巧奪天工,而是無跡可尋。
習慣到了不是習慣的時候。
這是一種沒有習慣的習慣。
不修心,心念如何能平靜?不修心,如何息心?
我們修法也是為了息心,不是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