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除了上文的觀想方法,還有些可以分享的要點。
絕對不要把佛菩薩觀想成金身、木雕,不會動的呆木頭或金屬。可以暫時假借壇城上的金身來幫助觀想,可是,記住樣貌後,應該想像他們是光一般的身體,如果他們站在面前,我們隱約可以看到背後的景物,他們不是實質的,跟我們的心性一樣,都沒有實質的。
佛菩薩好辦,我們都尊敬他們,所以會以莊嚴莊重的意念觀想。但是,我們對待自己呢?
對待自己,也絕對不要當下劣想,不要想這個色身是污穢的、骯髒的,這色身沒甚麼好,我們必須記得,但是在修法觀想時,要把自己當作本尊想。
否則,佛菩薩如何從對面生起的對生本尊,移駕到我們頭頂、進入身體中的心輪,坐在心輪處與我們合一呢?
一旦修法時把這個色身當下劣想,很難把一個自己尊敬的佛菩薩與下劣身合而為一,這是為了避免產生二元對立的邊見,因為一個是清淨的,一個是污穢的,這也是對立的邊見。
從認識心性中,發現原來自己原有的佛性,就是佛父佛母合一雙運,我們的本初自性就是第一清淨的本尊,我們知道色身不值得緊抓不放,卻也不是個必須厭惡的物質,我們跟佛菩薩都一樣具有三身。
色身的本質是佛性構成,佛性是清淨光明的法身,佛性中間見到的自己,那個從光明變出來的本尊佛菩薩、再從中變化出來的自己,一見便知長得不像卻是自己,是佛的報身。
如師尊說,成佛時,這個報身會拋下色身而離開,離開色身後便是活脫脫的佛。這個色身是化身,化身通常都是讓眾生看的。因此我們都是具足法報化三身,色身不值得驕傲,但也不需要厭惡,任何情緒念頭,都是輪迴的因緣。
應該把本尊佛菩薩當成透明的,如同光明一樣,就像天空的彩虹,他們在虛空中,空虛的法界是法身,因為法界的光明而顯現於彩虹上,如虹光一樣的是報身佛,最上方的報身佛是五方佛,都是虹光一樣的形體,沒有實質的外型與身體。
如果法身是月亮,月亮的光明就是報身,投射到可以反射的鏡子、玻璃、水的月亮,也就是水中的月,就是化身。
我們修持生起次第時,可以搭配心性的修持,對自己心性的認識,是圓滿次第的要點,透過認識自己的心性,讓心性顯現堅固穩定,自然而然的放下種種二元對立的兩邊意念,也放下種種過去、現在、未來的想法,齊步並進,煩惱消融,自然相應。
眾生都困在自己的意念裡,對世間甚麼有所渴求,看到他人會嫉妒、生氣,常常忘記自己的修行功課,對自己的成果驕慢他人,對別人的成果懷疑毀謗,這種種的貪嗔癡慢疑,就是輪迴的根源。
別人種種,與自己無關。別人的解脫,也與自己的解脫無關。看清楚自己的內心,原來還有種種貪嗔癡慢疑,靜下心來想想,這個色身死亡時,自己能不能得到解脫?
佛法,密法也不例外,都是要幫助我們得到解脫,從見到自己的本初心性而自然解脫,無怪乎大圓滿教法直指三字:「自解脫」。
認識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放下這些,一切貪嗔癡慢疑都會自然消失,因為煙霧、雲霧都是虛空的顯現,也只會在虛空中消失。
從來沒有一種雲霧可以存在天際很久的...
絕對不要把佛菩薩觀想成金身、木雕,不會動的呆木頭或金屬。可以暫時假借壇城上的金身來幫助觀想,可是,記住樣貌後,應該想像他們是光一般的身體,如果他們站在面前,我們隱約可以看到背後的景物,他們不是實質的,跟我們的心性一樣,都沒有實質的。
佛菩薩好辦,我們都尊敬他們,所以會以莊嚴莊重的意念觀想。但是,我們對待自己呢?
對待自己,也絕對不要當下劣想,不要想這個色身是污穢的、骯髒的,這色身沒甚麼好,我們必須記得,但是在修法觀想時,要把自己當作本尊想。
否則,佛菩薩如何從對面生起的對生本尊,移駕到我們頭頂、進入身體中的心輪,坐在心輪處與我們合一呢?
一旦修法時把這個色身當下劣想,很難把一個自己尊敬的佛菩薩與下劣身合而為一,這是為了避免產生二元對立的邊見,因為一個是清淨的,一個是污穢的,這也是對立的邊見。
從認識心性中,發現原來自己原有的佛性,就是佛父佛母合一雙運,我們的本初自性就是第一清淨的本尊,我們知道色身不值得緊抓不放,卻也不是個必須厭惡的物質,我們跟佛菩薩都一樣具有三身。
色身的本質是佛性構成,佛性是清淨光明的法身,佛性中間見到的自己,那個從光明變出來的本尊佛菩薩、再從中變化出來的自己,一見便知長得不像卻是自己,是佛的報身。
如師尊說,成佛時,這個報身會拋下色身而離開,離開色身後便是活脫脫的佛。這個色身是化身,化身通常都是讓眾生看的。因此我們都是具足法報化三身,色身不值得驕傲,但也不需要厭惡,任何情緒念頭,都是輪迴的因緣。
應該把本尊佛菩薩當成透明的,如同光明一樣,就像天空的彩虹,他們在虛空中,空虛的法界是法身,因為法界的光明而顯現於彩虹上,如虹光一樣的是報身佛,最上方的報身佛是五方佛,都是虹光一樣的形體,沒有實質的外型與身體。
如果法身是月亮,月亮的光明就是報身,投射到可以反射的鏡子、玻璃、水的月亮,也就是水中的月,就是化身。
我們修持生起次第時,可以搭配心性的修持,對自己心性的認識,是圓滿次第的要點,透過認識自己的心性,讓心性顯現堅固穩定,自然而然的放下種種二元對立的兩邊意念,也放下種種過去、現在、未來的想法,齊步並進,煩惱消融,自然相應。
眾生都困在自己的意念裡,對世間甚麼有所渴求,看到他人會嫉妒、生氣,常常忘記自己的修行功課,對自己的成果驕慢他人,對別人的成果懷疑毀謗,這種種的貪嗔癡慢疑,就是輪迴的根源。
別人種種,與自己無關。別人的解脫,也與自己的解脫無關。看清楚自己的內心,原來還有種種貪嗔癡慢疑,靜下心來想想,這個色身死亡時,自己能不能得到解脫?
佛法,密法也不例外,都是要幫助我們得到解脫,從見到自己的本初心性而自然解脫,無怪乎大圓滿教法直指三字:「自解脫」。
認識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放下這些,一切貪嗔癡慢疑都會自然消失,因為煙霧、雲霧都是虛空的顯現,也只會在虛空中消失。
從來沒有一種雲霧可以存在天際很久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