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甚麼?因為我們看不到。好吧,那麼佛陀給我們另一個名相,般若(中文名相為智慧),還分甚麼俱生智等類。

沒辦法,我們還是看不到。末法時代,太多很容易誘惑心性的東西,這時候的人心也太容易浮動。

好吧,佛陀又給我們另一個方法,就是去修禪定。從禪定中,可以慢慢的看見,慢慢的,也許需要一些時間。

為甚麼要修禪定?道理很簡單,這個世間誘惑心性的東西,為甚麼有誘惑力?還不是我們的五官看到、聽到、聞到、嚐到、碰觸得到?假如讓我們看不到、聽不到、聞不到、嚐不到、碰觸不到時,我們還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上接收了甚麼資訊?

沒有,甚麼都沒有,當甚麼都沒有時,哪還有誘惑力?

可是我們過去又不是甚麼都不知道,我們曾經看得很多、聽得很多、聞過很多、吃過很多、碰觸過很多,把五官都關上,心,還是癢癢的...

好吧,那就把心也關起來吧!心?怎麼關起來呢?

想想,為甚麼我會有那種心癢難搔的感覺,為甚麼我會想起那些五官刺激,為甚麼我認為那是誘惑,誰認為誘惑,誰覺得有誘惑,探究每個A想法的背後,一定還有B
想法,每個B想法的背後,還有C想法,一直追逐到Z想法,甚至繼續追下去,像個偵探一樣,毫不放過任何一點點的蛛絲馬跡。

等到追到最後,還有甚麼?

寂靜!

當寂靜出現,不會拘泥在坐著的姿勢,或者,站著的姿勢,或者,躺著的姿勢。寂靜是一種狀態,當六根的五官與心識都靜下來,不再浮動,不再亂跑,那就是寂靜。

從一天五分鐘寂靜開始增加,我們唸誦持咒觀想都是為了寂靜,慢慢的延長到一天一小時,天天都一小時,我們都會喜歡那種寂靜的狀態,慢慢的,喜歡延長寂靜狀態的時間,延長到兩小時,延長到盤坐或如意座可以,坐在椅子上可以,站著可以,躺著可以,不管甚麼姿勢都可以。

慢慢的,延長到修法全程都寂靜,延長到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寂靜,延長到靜態工作時可以寂靜,甚至,身旁很多人也可以寂靜,坐車或飛機有很多人,不管場所地點與時間,只要場域安靜,都可以寂靜。

慢慢的,電視開著,可以寂靜,看著電視,可以寂靜,朋友聚餐,可以寂靜,慢慢的,寂靜的時間不拘泥吵鬧或安靜環境,例如大法會時,坐在人來人往的階梯走道時,也可以寂靜,去年大馬時輪金剛法會,我坐在階梯,寂靜;走道,寂靜;我發現,只要心寂靜,環境也就寂靜了。

慢慢的,走路可以寂靜,開車可以寂靜,吃飯可以寂靜,教書可以寂靜,跑步可以寂靜,聊天可以寂靜,寂靜的時候,與身旁是否吵雜無關,與人多人少無關,與順利或橫逆無關,與甚麼動作無關,與任何外境都無關。

到了這個時候,才會真正見到「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持靜者 的頭像
    持靜者

    持靜者 silentkeeper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