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譬如高王經,裡面眾多佛菩薩名號,都是虛空法界顯現,還是空性,如果不能體悟高王經的空性本質,依舊是外道誦念。

本尊的法界體性就是空性,如果不能體悟本尊的空性本質,就算修持本尊有了神通,會放光等等,甚至虹光身,都沒有成佛,都不是究竟,只是成就了天色身,依舊投生在色界天中。

楞嚴經裡,佛陀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正好可以解釋:

佛陀說:「文殊,吾今問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為無文殊?」文殊師利菩薩回答:「如是,世尊,我真文殊無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則二文殊,然我今日非無文殊,於中實無是非二相。」

因為文殊就是文殊,不會說我是文殊,不需要認為自己是文殊才是文殊。實相,不需要緣起,因為空性實相本來就是空性,不需要緣起才知道空性,本尊就是緣起,想知道實相,依舊要破了本尊法相才能進入實相,否則,本尊法相就是執著,依舊不能解脫開悟。

禪修本尊可以見證空性,可以明心得見明體,如果配合拙火禪修,還可以打開中脈七輪,特別在心輪裡的心中心、心殿,開啟智慧心脈,則可以見到佛性,也就是見性。所以師尊一再強調「本尊法是行者一生一世都不可以放棄的」,因為最後我即是本尊,本尊即是我,無須禪修才是本尊,不需要認為自己是本尊,才能建立自己是本尊的事實。

若要靠執著才能建立自身存在,那也是虛妄的。所以,本尊法若不能見到空性,進而融入空性,那樣的相應還有待加強,因為即使神通出現,也不是究竟。只有以拙火禪修本尊法,進而達到煩惱漏盡,行住坐臥之間俱是佛性,這樣才能真正成佛。

未能從本尊了悟空性,而執於三十二相,又會落入斷滅邊見,並不是真正的本尊瑜珈。外道與佛法的本尊、拙火、無漏等,差異都在這個「空性」上,即使金剛法引發四喜,在大樂中,依舊是空性,只有極少數的人在大樂中保持空性,禪修空性,空掉對身體的執著,空掉對我的執著,空掉對樂的執著。

行者可以試看看,重新以拙火禪修「加行瑜珈」、「金剛心菩薩瑜珈」、「上師瑜珈」、「本尊瑜珈」等生起次第,這是個很有趣的禪修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持靜者 的頭像
    持靜者

    持靜者 silentkeeper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