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欲界天、四禪天都可以攀爬,都可以藉由做甚麼善事,或消除甚麼煩惱無明而攀爬上去。這裡的「攀爬」,就是執著,奇妙的是,要達到究竟空性的某個階段時,需要這種攀爬的執著,等到該離開這個階段,就必須把這些攀爬執著捨棄掉,因為無色界已經無可攀爬執著的五戒十善。

不過,無色界的四空天也是透過認取,以及懇求上師本尊空行加持後可達。認取與執著不同,執著乃是不放,認取乃是認識且輕輕拿著,就像輕輕握著一隻天竺鼠,放了會跑掉,力量大了會捏死。三根本的加持極為重要,而且這種加持的乞求,完全由心輪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造作觀想得來的。

認取「空」但不執著,至少到了空無邊天,一但執著而非認取(這裡很微妙,因為有陷阱),就停滯了。

認取「空」同時獲得加持,將會進一步發現「識」,特別是「阿賴耶識」,進入「識無邊天」。這裡又有一個陷阱,「阿賴耶識」就是潛意識背後的「甚深潛意識」,如果只是認取而不執著,還有機會上去,如果執著「阿賴耶識」以為這就是佛性與究竟,那麼又停滯了。所以師尊說「唯識」也是執著於「識」,忘卻了究竟根本智慧,也就是甚深潛意識並非究竟,因為還有更根本的本初智慧。

認取「空」、「識」同時也沒執著,可以進而認取「無」,也就是「無所有處天」。師尊說:「空是物質的空,無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只是本然。」禪修十二因緣由生死開始逆修回到無明,也就是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時,將可認取「無」。通常這裡不太會執著了,因為細微的執著都已經漏盡。

再上去的口訣就是「不空」、「不識」、「不無」,但有「細細細細細細的細思」,所以是「不」,也就是「非想非非想」,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天」。這裡與「佛」、「成佛」無關,因為根本沒有「佛」的概念,當然不可能有「成佛」的概念。

那麼,「佛」在哪?「菩薩」在哪?羅漢仍有細微習氣,仍有細微執著,禪修四禪八定,最高可達色界天頂,都是在「時時勤拂拭」的細細的拂拭,要達到無色界天,坦白說,我去過兩次,都仰仗上師本尊護法的加持。第一次在上師相應,第二次在本尊相應,第一次仰賴師尊加持而到「空無邊天」,第二次還是師尊加持而到「非想非非想天」,那天是2007年中秋節中午,到寫這篇文章(2008年1月21日)時,再也沒去過了,通常都停在三禪天或四禪天。

我還是要問「佛」、「菩薩」在哪?三界之外嗎?羅漢都卡在三界了,菩薩應該跳出三界之外嗎?佛呢?又或者,三界非三界乃是三界?證悟了非想非非想之後,那又如何?菩提心呢?誓願呢?仍然要回來,仍然要度化眾生,所以師尊說「本尊相應怎麼還會去跟別人訂下終身契約?」

菩提心、誓願,讓我不能只要到非想非非想就好,我必須上去後再回來色界天,因為四禪以上已經無「法」、無「心」去度化眾生了。

見地有了就好,停在那裡,反而是一種退步,因為只求自了將落入空禪中,最後掉回到四禪天去。所以只要知道了就好,因為還有很多該實行的誓願要完成,也就是說,本來就是佛,只不過略有微塵的改行菩薩道。至於是佛或菩薩,也是唯心...

修持大圓滿的止觀雙運後,我知道,即使大手印一味瑜珈的子母光相會,也可能在色界天,也可能在無色界天,其中細微之處,就是造作與非造作所產生的「定光」,是法界體性的「慧光」局部,卻不是「慧光」。然而,無色界天頂已經是極限了,佛與菩薩在哪?

後來知道答案之後,難怪師尊在「諸天的階梯」的序,寫了「慧光童子」,只要證悟了法界體性智,就可以顯露慧光,就是慧光童子,只有慧光童子,才能三界中自在任運,淨土無所不在,佛菩薩無所不在。

階梯在哪?內觀、內觀...所以師尊教我看完「金剛神的遊戲」,還得把「諸天的階梯」搭配著再細看,所謂金剛禪定就是這樣...

慧光是甚麼?法界體性的智慧光明,無色透明卻有厚度,裡面有一些像是漣漪的點,那就是明點空光,漣漪擴散到了彼此相續,就是「流水相續三摩地」,自然會串起金剛鍊,這就是大圓滿的修持證量。大手印的無修瑜珈也能,不過,效果不太夠,因為仍有細細細細細細的細思,安住在本初光明的細思。多細?比起奈米尺度還要負無限大次方。這樣是多細呢?

佛、菩薩們,你們在哪呢?

誰知道?我想知道有哪些答案,說不定我們知道的都一樣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持靜者 的頭像
    持靜者

    持靜者 silentkeeper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