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出世依怙主,離苦得樂至尊,
傳法授業不棄,誓願解脫供養。
即使是師尊,也會繼續禪修,會坐在壇城前面禪定,也會在行住坐臥中禪定。
我,不過一隻小彌猴,當然繼續禪定...
菩提心就是佛性的特質,佛性的本質是空性的,本來容易一點的禪修菩提心的方法,就是渴望大家都能離苦得樂,所以有世俗菩提心。可是,二的存在,只是為了凸顯一,由此才能發現,原來眾生本來都是證悟的佛,一直以來都是,這就是勝義菩提心。但是,勝義菩提心也是菩提心不得不然的解釋方法,不然,菩提心本來也是一。
不得已才是二!
所以說無眾生可度,無法可說,因為本來都是證悟的!
但是,需要有人來喚醒昏睡的彌猴,不管息增懷誅,都是菩提心,都是慈悲心,而不是其他的心念,才需要方便法門。自然由自心生起渴望幫助所有眾生覺醒,不論大家做了甚麼,就是菩提心,或者,大悲心。
當行者體悟自心本是空性,基於菩提心想喚醒昏睡的佛,自然可以從中生起萬法,本尊法是空性、佛性的顯現,從對生到自生,自成本尊,由佛性依此生起本尊身,不論本尊是哪位佛菩薩,自然會在可生起萬法的空性中依照本尊誓願實踐本尊行誼。
四無量心的本源是勝義菩提心,不得已才出現四種無量心,因為本來只有眾生本來是佛的一,這是智慧母續的顯現,四無量心的禪修也是要從母親、親人而拓展,展開後普及於所有未能證悟本來自心即是佛的彌猴,才需要有相法門來展現世俗菩提心,這是一種方便父續的顯現。
開悟、明心、一味、見性、見所有眾生皆有佛性,本來皆是佛的勝義菩提心,視所有眾生皆是圓滿的佛,才自成本尊,希望依誓願而生出的本尊佛菩薩,能協助所有眾生證悟,才生起世俗菩提心。
依照「金剛神的遊戲」第198頁所寫,資糧道而後加行道,加行道而後見道,然後修十地,從禪修中證悟十個階梯,逐步邁向究竟妙覺佛果。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由師尊得到的教導(empowerment),感恩...
- May 28 Wed 2008 00:00
繼續禪修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