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立菩薩大學一年級的課程簡介...
*******************
既然念了佛立菩薩大學的一年級,應該公布一下一年級有哪些功課要修,而且修了這些功課以後,可以達成甚麼效果(成就哪些功德)。
經文說,初地菩薩必須「以大悲為首,廣大志樂無能沮壞,轉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白話解釋,就是一年級先培養大悲心,學會怎麼生起大悲心,學習發下誓願,並且好好保護這些誓願,不管在甚麼阻礙困難下都不會放棄,以維護誓願的清淨。從此就可以開始增加學習的功課,好培養一切的善根,最後一定可以讓一年級的功課全部歡喜及格。
一年級的功課有哪些呢?共計有三十一門課程要學習:
1.信增上故,
2.多淨信故,
3.解清淨故,
4.信決定故,
5.發生悲愍故,
6.成就大慈故,
7.心無疲懈故,
8.慚愧莊嚴故,
9.成就柔和故,
10.敬順尊重諸佛教法故,
11.日夜修集善根無厭足故,
12.親近善知識故,
13.常愛樂法故,
14.求多聞無厭足故,
15.如所聞法正觀察故,
16.心無依著故,
17.不耽著利養、名聞、恭敬故,
18.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
19.生如寶心無厭足故,
20.求一切智地故,
21.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
22.求諸波羅蜜助道法故,
23.離諸諂誑故,
24.如說能行故,
25.常護實語故,
26.不污如來家故,
27.不捨菩薩戒故,
28.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動故,
29.不捨一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
30.集助菩提分法無厭足故,
31.常求上上殊勝道故。
洋洋灑灑三十一門課,如果三十一門課都可以順利通過,自然可以如經文所記載的「成就如是淨治地法」,這樣就叫做「安住菩薩歡喜地」。
三十一門課也就是成就三十一種功德,因為成就了三十一種功德,所以可以安住在初地菩薩的境界中,繼續往二年級發展上去。
事實上,這三十一門課也是很好的檢定方式,可以自己評估一下,是否做得很成功,還是普通,又或者沒做好。
以管理來說,我常用檢視表或評分表來進行,這三十一門課(三十一種功德)就是一份自我診斷的問卷,用李克特量表來評估,從一分到五分(或七分)來評估自己在這三十一門課程上的表現,一分表示做得很差,二分表示做得差,三分表示做得普通,四分表示做得不錯,五分表示做得很棒。
如果低於三分,應該可說是不及格,那麼就該想想,自己為甚麼在這門課上面當掉,甚麼原因造成自己當掉,然後以「轉心不轉境」的方式,調整、調伏自己的言行與心態(身口意的意思),過一陣子之後,再來評估自己是否改善完成。
初地菩薩的根基,是未來九個年級的共同基礎,如果做不好,日後還有機會補修,可是,最好時刻牢記一年級的功課,畢竟,根基不穩固,以後留級風險會更高。
不能以為初地而已產生輕視心裡,這樣也是會當掉的!
原文:
此菩薩以大悲為首,廣大志樂無能沮壞,轉更勤修一切善根而得成就,所謂:信增上故,多淨信故,解清淨故,信決定故,發生悲愍故,成就大慈故,心 無疲懈故,慚愧莊嚴故,成就柔和故,敬順尊重諸佛教法故,日夜修集善根無厭足故,親近善知識故,常愛樂法故,求多聞無厭足故,如所聞法正觀察故,心無依著故,不耽著利養、名聞、恭敬故,不求一切資生之物故,生如寶心無厭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佛法故,求諸波羅蜜助道法故,離諸諂誑故,如說能行 故,常護實語故,不污如來家故,不捨菩薩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動故,不捨一 切世間事成就出世間道故,集助菩提分法無厭足故,常求上上殊勝道故。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淨治地法,名為:安住菩薩歡喜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