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一種奇妙的東西。

不學習處理欲望,不學會面對欲望,不學習如何不干擾,以至於無關,往生時,根本逃不出這些念頭的束縛。

大乘要道密集記載著,與貪有關的是四十種,包括了:貪、遍貪、下喜、中喜、上喜、踴躍、勝變、稀有、掉舉、憎、相抱、作吻、咂、固、勤、惰、作、求、勢、 樂、下合喜、中合喜、上合喜、緊、譽、不睦、欲、句顯、真實、不真實、決定、不取、佈施、警策、勇健、無愧、慎、惡、劣性、欺誑。

跟瞋有關的是三十三種,包括:下離貪、中離貪、上離 貪、來、下煩惱、中煩惱、上煩惱、寂、尋、下怖、中怖、大怖、下愛、中愛、上愛、取、不喜、饑、渴、下受、中受、上受、明瞭、明執、分別、不知慚、無悲、 下慈、中慈、上慈、老、收、妒。

跟癡有關的是七種,包括:中貪、失念、迷亂、不語、懨嫌、懈怠、疑悔。

(版本眾多,只擇此書「自由版」11-12頁)

這八十種妄心充滿著我們每一天,每一秒。

只有修行者能調之。

從殺之、去之,到棄之、遠之,再到調伏調御,才能無關。不增不減時也是不垢不淨。

小乘看待欲望,是去之唯恐不及,殺賊的方法,去除欲望的影響。

大乘看待欲望,承認確實存在,只不過,凡夫俗子是滿足自己的欲望,大乘行人是忘掉自己,幫助別人。只有幫助別人,轉移自己欲望的注意力。

密乘立足在這兩個基本上,再進一步。

強調入我我入的修持,當自己與佛菩薩合一,合一者是誰?原來那個凡夫俗子的自己還在嗎?既然自己不在,此時還有自己的欲望嗎?

能執的自我不存,由自己所出的欲望,還在嗎?如果欲望不存,還能執著什麼?所執的對象還有嗎?

換成宗教的用詞「妄念」,也是一樣。

妄念是以為存在才存在的。

因為自我也是不存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