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師尊的教導...

**********************

十地品第三地一開始,大眾齊聲誦念了一首偈言:

 佛子得聞此地行,  菩薩境界難思議,

 靡不恭敬心歡喜,  散華空中為供養,

 讚言:「善哉大山王,  慈心愍念諸眾生,

 善說智者律儀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是諸菩薩微妙行,  真實無異無差別,

 為欲利益諸群生,  如是演說最清淨。

 一切人天供養者,  願為演說第三地,

 與法相應諸智業,  如其境界希具闡!

 大仙所有施戒法,  忍辱精進禪智慧

 及以方便慈悲道,  佛清淨行願皆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  「無畏大士金剛藏,

 願說趣入第三地,  柔和心者諸功德!」

這首偈言有個微妙的地方,就是把十地菩薩的波羅蜜都揭露,包括布施、持戒的方法,忍辱、精進、禪、智慧,還有方便慈悲的途徑,以及佛清淨的行與願。然而,算了算,只有九個,不就少了第十地的波羅蜜嗎?那個是「智波羅蜜」啊!智波羅蜜不就是綜合前九個波羅蜜的合體嗎?

接著,金剛藏菩薩對解脫月菩薩說:「假如二地菩薩功德圓滿,已經完全淨化二地的功課後,還想進入三年級學習,這時候需要從深處發起十種心。」

字面上是這樣講,可是也只有一種心態而已。這種心態卻不是簡單的,必須包括十種特質:清淨、安住、厭捨、離貪、不退、堅固、明盛、勇猛、廣、大。

在這種心態之下,菩薩才能進入三地階段再次進修。這種心態還是需要再次發心發願,而不是只有道理上知道自己該具備這十種特質就夠。


經文:

薩摩訶薩已淨第二地,欲入第三地,當起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清淨心、安住心、厭捨心、離貪心、不退心、堅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