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以為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外功前三個,第二類內法後三個。六度波羅蜜是一種到達彼岸的方法,六個都是佛法,佛法卻不是六個而已,更不可能其中任一個或兩、三個而已。心經裡面說了:「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甚麼意思?三世諸佛都是以般若成就的,因為只有從般若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證量。
那麼,我們可以倒著看:
假如我想要效法三世諸佛證悟無上正等正覺,一定要具備般若,般若從哪來?就是從禪定,禪定必須精進,才能在內法上證悟般若;內法的基礎是外功,一個無法忍辱的人,怎麼可能精進於禪修無上正等正覺呢?除非禪修想成為天神、魔眾,因為外道也有禪定之證量,但是解脫才是禪定的最終目的,不是嗎?忍辱的行者也是需要先從持戒開始,持戒需要先懂得捨,捨,往往象徵著「菩提心、無自我」,一個具有菩提心的行者,也沒有自我與他人的二元相對觀點,又能夠言行嚴謹自在,對於他人的議論都不執著無掛礙,又能夠積極的面對自己的煩惱習氣,當然透過禪定三昧讓自己更清淨,最後當然可以見到本來面目。
佛陀提出六度,有他的用意的。
如果我們又能做到三輪體空:沒有六度的對象、沒有施行六度的我,沒有六度的事情(例如布施者能做到沒有可以布施的對象,沒有布施的我,更沒有可布施的物),那麼六度足以成就佛果了。
以上是我這個無修行者禪修六度的思維方式,請各位大德參考...<style type="text/css"></styl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