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師尊的教導...

*********************

一年級唸完了,也順利ALL PASS(台灣稱歐趴),接下來,初地菩薩必須再往上念。

在開始介紹初地菩薩如何進入二地前,先有一首偈言:

  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地,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歡喜。

 皆從於座起,  踊住虛空中,

 普散上妙華,  同時共稱讚: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說於此地,  菩薩所行法。」

 解脫月菩薩,  知眾心清淨,

 樂聞第二地,  所有諸行相,

 即請金剛藏:  「大慧願演說,

 佛子皆樂聞,  所住第二地!」

在這首偈言後,金剛藏菩薩才開始介紹初地菩薩成就後,怎麼樣進入第二地的方法。其實,本來十地品可以用「基、道、果」來分析,我以傳統密教的科判方法來寫,後來發現這種傳統方法太專門,對於現代人來說非常不夠友善,所以才改成現代人的口吻,並且有時候參照現在的工作環境(大學)來改寫學習時的筆記。

這裡面大概有兩未來都共同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前一地的菩薩修成後,不願意進入下一地(例如初地菩薩停在初地,不願意進入第二地)?第二個問題,退轉的問題(例如二地菩薩會不會退回到初地)?

我認為第一個問題的情況是可能存在的,不過,把時間拉長到無窮遠劫,初地菩薩不會永遠停留在初地成就而不進入二地,因為這樣的停留會使得初地菩薩的大悲心誓願慢慢的消退,使得初地菩薩不再是初地成就,反而退回到初地的修行道上,重新再來一遍。

各地的情況都是類似的,而且這些消退都是自然發生,沒有任何佛指定進退。因為這種進退都是自由意志,出於這位菩薩的自由心念,而不是被那位佛威逼利誘,都要自由意志。

第二個問題則是可能,都可能退轉到前一地,因為在成就八地菩薩之前,任何身口意的退轉都可能發生,有人說七地的身口不退、意可能退,六地身不退、口意可能退,五地身口意都可能退,這個說法有待商榷。不過,第五地的經文說「受如來護念故,念智力所持故,得不退轉心」,我認為,即使五地菩薩退轉,也只是很短暫的一時,因為善根深種於識中,很快的也會走回修行路菩薩道上。當然這是五地菩薩的特徵,五地之前其實應該很不穩固的。

回到第二地開始,金剛藏菩薩說:「菩薩摩訶薩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當起十種深心。何等為十?所謂:正直心、柔軟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

當初地的功課完成後,想進入第二地的初地菩薩,必須發心,這種發心必須包括十種特色:正直、柔軟、堪能(教化眾生)、調伏(自心)、寂靜、純善、不雜、無顧戀(世俗名利)、廣闊、寬大,當初地菩薩具備這十種心念的特質時,可以進入第二地離垢地,成為佛立菩薩大學的二年級學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