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多年不見的長輩,對於我出家一事,有著不一樣的意見。

他覺得很可惜,並且,如果要修行,在家居士也可以。

因為有個維摩詰。

兩千五百年來,不過一個維摩詰。

維摩詰已經從煩惱貪瞋癡當中得到解放與自在。

無關維摩詰。

關乎自心。

如果我們能夠調伏自心,即使在家居士,也能享有解脫的安樂。如果我們的自心並未調伏,就算出家剃度,或者佛學博士,甚至講經說法天花亂墜,依然不會安樂,不得自在。

出家,只是更堅定的選擇了全職修行的路。

我跟兩位法師講,如果不是想即身成佛,出家便沒有太大意義。

因為出家不是躲避,更不是找尋一張長期飯票。

不是為了讓人照顧一生。

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成佛,也幫助他人成佛。

出家,是為了照顧他人的慧命,不是為了自己。

如果我們樹立了一個定要即身成佛的見地,不管遇到甚麼困難,一定毫不畏懼的全力以赴,就算我們此生結束依舊沒有成佛,至少,我們的精進修持和努力,不會墮入三惡道。

何況,我們怎麼知道維摩詰累生累世不曾出家為僧?

在華嚴十地品中,明白指出四聖諦與十二因緣是共法,只要在成佛的路上,不論成就是佛菩薩,還是聲聞緣覺,都需要修持苦集滅道,與十二因緣法。

就算維摩詰過去累生累世不出家為僧,至少,他已經調伏自心,斷除種種煩惱縛結。

如此方能受用五欲,百花叢中過,半片不留身。

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功夫。

關鍵不在外界的五欲,而是我們心中是否得到自在。

如果心中還存有貪瞋癡,躲在深山避生死關,都會遇到自心變化的考驗。

如果心中已經沒有煩惱縛結,即使身在熱鬧市集,清淨本性也是不被任何染污。

維摩詰只是外表與名相。

他的內心,恐怕才是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