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剛才你走進去水族館,在想甚麼?

甚麼都沒想。

看到死魚嗎?

有,看到了。

有念往生咒嗎?

沒有。

為甚麼?

當時弟子並沒有注意生死問題,只是很單純的走進去,看看,然後走出來。

那就是恆河大手印的「童子看畫」。

是的。

然後呢?

後來,走到接近門口時,突然念頭起來,要念往生咒幫助這些死掉的魚,然後很自然的念了。

你本來的無念,對他們的幫助,比起後來的有念更大,你知道嗎?

知道,一開始念往生咒時,就知道您要教導弟子甚麼是造作了。

然後呢?

弟子立刻壓下念往生咒這個念。

本來的無念,是一種無造作,後來的有念,是一種無造作。接著,你壓下有念的念頭,那就是一種造作。只要造作就是分別。重點不再無念或有念,而是無念或有念的念之源頭,那才是關鍵。

念之源頭?

就是念頭,禪宗的參話頭,也是參「話之源頭」,你也要參「念之源頭」。念之源頭有無造作,才是你要參的。

那麼「念」本身呢?

有念與無念都不是重點,都無妨了。因為造作不在有念或無念之時或之處,而是念起的源頭就是造作或不造作,至於念了甚麼心咒或沒念甚麼,更不是重點了。

師尊的意思也是「有相皆妄」?

對,這個「相」不是「像」,而是「造作」,持咒觀想是造作或不造作,完全在於持咒觀想之「源頭」,至於「嗡」都可以是往生咒,因為無造作的源頭所致。
「童子觀畫」與「雁渡寒潭」都是一樣的...
記住,念之「頭」才是要參之處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持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